撒蒂娜

【反黑系列】"非瑜背诺 天不假年"不存在的!


由百度知道得知"最早这句话出自江上柳如烟写的一篇没有流露出明显腐向、很含蓄的策瑜文《周郎》。后来,这句话被鹰扬的作品《三国少年英雄记》(《少年江东》)引用,遂成为策瑜文化的经典句子。

意思是:不是我周瑜要背弃(对孙策立下的)辅佐孙权的诺言,而是上天不给我时间。"

从这句话的引申义来看,好像周瑜是被动为别人活着而不是为自己的理想,虽作者本意不为黑瑜但确实达到了矮化周瑜,愚忠化周瑜的效果!

这句话作为同人yy本无可厚非,但在各大平台周瑜个人相关话题中被某些人用来刷屏就有ky和瑜黑的嫌疑!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下:"非瑜背诺,天不假年"不存在的!

1.孙策托孤

孙策托孤时周瑜并不在场,他远在巴丘,孙策只托孤了张昭一人(在场的还有很多人)。

《三国志·讨逆传》

"创甚,请【张昭等】谓曰:“中国方乱,夫以吴、越之众,三江之固,足以观成败。【公等善相吾弟】!”呼权佩以印绶,谓曰:“举江东之众,决机於两陈之间,与天下争衡,卿不如我;举贤任能,各尽其心,以保江东,我不知卿。”至夜卒,时年二十六。"

《三国志·张昭传》

“策临亡,【以弟权讬昭】,昭率群僚立而辅之。”“吴历曰:策谓【昭】曰:‘若仲谋不任事者,君便自取之。正复不克捷,缓步西归,亦无所虑。’”

由此可见策瑜间是不存在"承诺"的,何来"背诺"?


《三国演义》中"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",是罗灌水根据孙权前期政权组织结构反推yy的结果。

2.孙策不可能托孤周瑜

首先是年龄问题,孙策过世时孙权十七岁张昭四十五,以张昭的资历和年龄正好适合托孤。孙策不可能托孤给当时才25岁可能连孩子都没有的周瑜。

其次是资历问题,虽然孙策认为周瑜"周公瑾英俊异才,与孤有总角之好,骨肉之分。如前在丹杨,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",但就追随孙家的资历来说,周瑜是很浅的,在江东和孙家老臣中根基不稳。如程普"普颇以年长,数陵侮瑜。"赤壁前后程普尚且如此对周瑜,何况建安五年时? 

3 周瑜是自己前途的掌控者

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

瑜谓肃曰:“昔马援答光武云‘当今之世,非但君择臣,【臣亦择君】’。今主人亲贤贵士,纳奇录异,且吾闻先哲秘论,承运代刘氏者,必兴于东南,推步事势,当其历数。【终构帝基,以协天符,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。】吾方达此,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。”

此番话可以看出周瑜的出仕理念就是自主择君,终构帝基。他不会为别人而活,孙策也好孙权也罢都是他自己的选择!

于孙策

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
"顷之,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,而瑜与尚俱还寿春。术欲以瑜为将,【瑜观术终无所成】,故求为居巢长,欲假涂东归,术听之。【遂自居巢还吴。】是岁,建安三年也。"

于孙权

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
"五年,策薨,权统事。瑜将兵赴丧,遂留吴,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。"

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
"张昭、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故委心而服事焉"


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

"是时权位为将军,诸将、宾客为礼尚简,而瑜独先尽敬,便执臣节。"

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

"今主人(孙权)亲贤贵士,纳奇录异"


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引《江表传》

瑜请干与周观营中,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,还宴饮,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,因谓干曰:【“丈夫处世,遇知己之主,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,言行计从,祸福共之,】假使苏张更生,郦叟复出,犹抚其背而折其辞,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?”

上述史料可证明周瑜对孙权十分满意,符合他择主的条件,认为孙权可成大事,于是留在东吴,稳定局势,安抚人心,招揽人才,继续他作王佐助力主君"横行天下"的理想。留下了孙权周瑜"君臣骨肉" "彼此成就"的千古佳话!

就像某瑜粉WB上所说,"周瑜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在那个乱世是那么自由,飞扬的自由,自己选择主君,自己选择对手,....活得肆意令人羡慕又遥不可及"。


4."天不假年"


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引《江表传》周瑜遗笺 


"至以不谨,道遇暴疾,昨自医疗,日加无损。【人生有死,修短命矣,诚不足惜,】但恨微志未展,不复奉教命耳。"


"人生有死,修短命矣,诚不足惜"能说出这种话的人,诸葛瑾称之"视死如归"的人,懂《易》的人如何会恨"天不假年"呢?他只有遗憾"恨微志未展,不复奉教命耳",但不执着生死!


我瑜志存高远,器量广大,言行至此,"非瑜背诺,天不假年",恕不能受!请勿用此语四处刷我瑜单人向,谢谢!!!!


另:还有一种对“非瑜背诺”的说法是说“”不是周瑜违背了他和孙策的夺天下共同之理想”,这种说法更不能成立。因为周瑜和孙策“志不同” (点击见文),让周瑜承孙策的诺不是给周瑜的战略穿小鞋,很荒唐么?


评论(5)

热度(127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