撒蒂娜

【转】周瑜之“帝业”


之所以要强调周瑜的“帝业”战略不同于策紘“桓文”,是因为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。


桓文霸业就是要成为天下割据势力中最强的一方,但霸主与其他割据势力之间政治地位是平等的,这种关系并不稳固,谁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综合实力强盛谁就能成就霸业,今天是你明天是他。比如春秋五霸(齐桓晋文等),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。“桓文之志”的终极if也就是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

而真正的帝业,顾名思义,天下一家独大,没有别的诸侯,《说文》:“帝,谛也。【王天下】之号也。”如秦灭六国。


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... 强公室,杜私门,【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】”


由此可见,“帝业”战略的制定者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和超强的野心。


从建安五年周瑜第一次提出“帝业”到其后续的战略表述,他从未提到过“桓文”,“迎献帝”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why? 因为根本不需要。首先,“帝业”与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“桓文之志”有本质区别;其次,周瑜的“帝业”思想是务实的思想——立新朝,改国姓,易宗庙,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,“代汉”就完事了,要什么献帝![笑而不语]


周瑜是江东“帝业”战略的制定者和江东战略由“桓文”到“帝业”转型的有力推手。在江东内外交困之际逆势而为提出“帝业”,周瑜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家。


一个政权的战略转变,直接影响该政权外交政策的转变。“桓文之志”的前提是“尊王”,在这种战略指导下,江东早期对汉室行动上的“进贡”,“奉旨”,“事汉”都在情理之中。而周瑜的“帝业”战略,使江东彻底摆脱“尊王”束缚,可以不再“事汉”,“受制于人”。直到周瑜去世后,曹操才来劝孙权继续“事汉(曹)”。


《文选·为曹公作书与孙权·注引<吴书>》:吴书曰:【孙策】初与魏武俱【事汉】,薨。【周瑜、鲁肃谏权】曰:将军承父兄馀资,兼六郡之众,兵精粮多,【何区区而受制於人也】?【权遂据江东】。西连蜀汉,与刘备和亲。【故作书与权,望得来同事汉也。】


“帝业”思想,是周瑜的一大亮点,某些人出于私心或刻意将其与“桓文”混为一谈,或模糊二者巨大差异。瑜粉为什么不能强调我瑜这一亮点呢? 


江东战略转型过程的关键时间点:


建安五年,周瑜提出“帝业”思想;


建安七年,周瑜“谏阻纳质”,江东从行动上不再“事汉(曹)”;


建安十三年,周瑜“力主抗操”同时给内部恐汉惧曹派喂了“曹操汉贼”的药;


建安十五年,周瑜提出全取天下军事路线图,权许之。








评论(6)

热度(32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